
本文作者:David
整个夏天我都在低调地进行交易、思考并构建预测市场的工具。自 2024 年年中加入 Polymarket 交易选举周期以来,我断断续续研究它们已超过一年。
今年 6 月以色列-伊朗冲突期间,我的热情被重新点燃——当时我不仅在 Polymarket 上实时交易这些事件作为消遣,更将其视为指导实际投资组合交易的重要信息来源。随后的几个月里,我深入探索了预测市场这个”兔子洞”,从它们的起源与多次迭代,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发现这个潜力巨大却少有人认真讨论的利基市场,着实令人兴奋。

但随后,约翰·王出现了。八月初,我看到约翰开始发推说他正在深入研究预测市场,于是我给他发了私信提议聊聊。通话细节不便透露,但很快他就完全投入其中,并通过无休止的推文轰炸几乎以一己之力将预测市场推到了聚光灯下。
这一切都说明,尽管我也对预测市场的萌芽状态感到兴奋,但它们确实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其优势已有诸多讨论,但若要真正成为新的主流交易形式,当前模式中存在的实际挑战和局限性亟待解决。
流动性限制
第一个主要缺陷是流动性困境。对多数专业交易员而言流动性都不足,更不用说基金机构进行规模交易了。此外,由于二元预测市场做市难度大,且现有交易量难以盈利,愿意参与的做市商寥寥无几。
二元市场做市存在若干难点。首先,存在难以对冲的高库存风险。由于这类市场基于事件驱动的特性,重大新闻往往不会引发均值回归。假设某结果的市场交易概率为80%,但突发新闻使概率骤降至30%,若做市商未能及时调整头寸,将被迫持有难以平仓的巨额风险敞口。虽然可通过对冲抵消风险,但通常缺乏资金效率高的理想对冲方式。

其次是存在毒性订单流与需求单一化问题。传统做市商通过买卖价差获利——以 1 美元买入 X 资产,再以 1.01 美元反复卖出,同时不对标的物持方向性观点。这种盈利模式在低信息量需求环境中更易实施,而随着高信息量需求比例上升,盈利空间会被不断压缩。
以股票市场为例,低信息需求可能意味着交易者在对冲账面其他头寸或调整投资组合。这意味着他们买入并非必然认为股票会上涨,而是出于投资组合构建的需要。这类需求往往让做市商有利可图,因为买方对价格并不敏感。
高信息需求或称”有毒订单流”则相反,买方通常掌握尚未公开的信息或某种优势,认为市场定价错误并试图从中获利。
这两类买家的比例需要保持合理,做市商才能通过提供充足流动性来盈利。目前预测市场除投机者外缺乏多元化需求,容易受到内部人士有毒订单流的冲击。要改善流动性,这种比例关系必须发生逆转。
散户局限性
从零售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预测市场也存在诸多限制,我将简要描述这些限制。
首先,缺乏足够多令人兴奋且具有吸引力的上行空间的市场。Polymarket 和 Kalshi 上的大多数市场往往波动性较小,上行空间不足以吸引零售投资者关注。即使某个看似稳赚不赔的交易标的价格为 70%,如果两个月后才到期结算,对当代追求即时快感的人来说也缺乏吸引力。由于前文所述的做市难题,这些市场也无法提供杠杆来放大收益空间。

其次,二元期权市场的收益上限特性导致投资者缺乏提前布局的动力——而这正是股票和加密货币最吸引人的特质之一。目前正在测试的新型交易模式通过取消二元结果机制来实现这种反身性,但其能否成功尚待观察。
第三,基于事件的预测市场降低了反身性。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在于预测市场更不易受操纵,避免了加密货币领域常见的”小团体操控”问题;但缺点在于限制了市场上涨空间,无法实现散户渴望的百倍收益。对此我有一些想法,改日再详述。
糟糕的市场发现机制与用户体验
任何频繁使用预测市场的人都会遭遇当前用户界面迭代带来的诸多烦恼。问题多到难以枚举,对于深度用户而言这些不便会快速累积。在我看来最严重的是市场发现机制问题——Polymarket 和 Kalshi 如今已拥有数万个且持续增长的市场,其中绝大多数你根本无从知晓,也没有简便的途径去发现它们。
光明面
好消息是,这些挑战并非预测市场独有——早期 DeFi、永续合约交易所、短期期权合约等都曾面临类似问题。某种程度上,这恰恰说明发展空间巨大。目前预测市场的规模仍然微不足道。
以 Polymarket 为例,其 25 万活跃用户上月总交易量仅 10 亿美元,而 HyperLiquid 平台前 100 名交易员每人的交易量就达到这个规模。
对新事物保持热情固然重要,但若想推动其发展至新高度,我们必须保持务实态度,直面当前发展阶段的实际状况。
到此一游~